新校友邱一鸣:从校园创业实践到品牌深耕,打造专属2025届商学院毕业生纪念品

发布者:校友与学院发展中心     时间:2025-06-16

从校园水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外卖员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者,商学院2025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新校友邱一鸣和学姐范吴甜用四年时间,带领团队“每日宜Q”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业实践之路。他们不仅以产品为载体,打通高校实验室与市场的壁垒,更在2025年全程主导了商学院毕业生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将团队积累的供应链能力和创意设计落地为一份承载母校记忆的特别礼物。邱一鸣用行动证明:商科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书本理论,更在于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迷茫的大一新生,决定自己寻找答案


2021年,刚进入华东理工大学的邱一鸣和许多新生一样,感到迷茫和困惑:“一周拼凑起来空出三天,课表松得让人心慌。商科的课听起来很‘空’,我总担心未来会被淘汰。”这种焦虑促使他开始寻找课堂外的实践机会。


一次偶然的在水果店采买时,他结识了研究生学姐范吴甜。两人交流中,发现校园水果配送存在效率痛点,便尝试搭建一个校内生活服务平台,解决进入校园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开始。“当时想法很简单:用学到的营销知识提升订单量,顺便验证理论是否有效。”邱一鸣回忆。


微信图片_1.jpg


这个看似微小的项目,成为“每日宜Q”团队的雏形。起初,团队只有几人,渐渐扩展到近百人,团队成员来自华理13个学院,以及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黄同学,由他负责线上平台搭建。目前主要核心成员来自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及生工学院。“创业需要多元视角,我们从不限制专业背景。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不同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的能量。”邱一鸣说。


“反向画饼”的团队哲学:先吃苦,再谈理想


团队招募新人时,邱一鸣和学姐会刻意强调团队的艰辛:“我们就是卖水果、送外卖的,可能还要熬夜改推送。如果你能接受这些‘最差的情况’,再考虑加入。”这种“反向画饼”的策略,筛选出了一批能吃苦、肯付出的成员。


“有人觉得大学生给同学送外卖丢脸,但我们认为,一线经验才是理解商业本质的基础。”邱一鸣说。团队成员需要通过一个月配送考核才能转正,甚至有人不眠不休处理订单。这种“狼性文化”背后,是团队的信条:“成年人的世界,责任比情怀更重要。”


严格的选拔带来了高效的协作。团队逐步拓展业务,从水果配送延伸到美甲、衣物干洗、驾校中介等校园服务,并建立起供应商筛选机制。“比如驾校,我们走访了十多家,最终选定一家国企背景的,可以承诺出现问题全额赔付的公司。尽我们最大的可能保护同学们的权益”邱一鸣说。


转型“高校智造”:让实验室技术,走出象牙塔


2022年起,团队迎来关键转折。他们开始聚焦“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打通“实验室-生产线-消费端”全链路,以高校专利与技术为核心,团队主导研发与市场转化。“我们想为老师们的专利和技术搭一座‘桥’。”邱一鸣的团队承担了从技术评估、生产链搭建到设计包装、品牌营销的全流程。


微信图片_20250612140525_副本_2.jpg


团队的第一款产品是与药学院教授合作推出的高校植护牙膏,拥有核心配方一项,专利两项。采用合成植物学技术,替代了传统化学凝血剂,填补了天然成分止血牙膏市场空白,起效时间缩短15%。通过入驻教育超市打开销路,这种“接地气”的策略让产品快速打开市场,牙膏复购率达5倍。


团队推出的第二款产品是与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团队合作的香膏,拥有五项香氛缓释材料专利,扩香时间延长至9小时,远超同类产品。同时,在外包装上采用景德镇瓷器结合传统器型,为香膏更添古典韵味。因其文创属性,很快便成为了企业伴手礼热门。邱一鸣的商业嗅觉背后,是无数次深夜的数据分析和大量深入的用户访谈。


“独家记忆”毕业纪念:用商业思维打造情感载体


2025年,凭借此前在校园服务和产品开发中积累的经验,邱一鸣的团队迎来一个特别的任务:为商学院2025届毕业生设计制作专属纪念品,这是学院首次将毕业纪念品完全交由学生团队设计制作。


“毕业纪念品不是简单的礼品,它需要承载情感和记忆,同时兼顾实用性和成本控制。”作为应届毕业生的一员邱一鸣感触更深。团队首先调研了往届纪念品的反馈,发现“华理基因不足”是主要痛点。为此,他们提出“定制化”方案:将团队的第三款产品——与药学院教授团队合作研发的香氛与商学院标志性建筑为设计灵感,开发香氛扩香礼盒套装。


香氛早已不再只是“气味”,它正成为情绪调节、身份象征与自我关怀的入口。面对原创产品,认知度差的质疑,邱一鸣却显得很沉稳。“随着对安全成分与多重功效的关注日益提升,香氛在各个价格层级都在不断演变。我们的目标一直是,让高校好技术转变成老百姓用得起的好产品。”邱一鸣团队的“书山有茶”香氛产品含天然植物食品级成分,香气由国家一品调香师调制,以茶香为基调。


微信图片_20250612141602_副本_1.png


设计过程中,团队的艺术设计学院成员主导视觉创作,商学院成员负责成本核算和供应链对接,药学院成员负责产品研发、生工学院提供环保材料建议。


“作为应届毕业生能够为我们自己、我的同学们设计制作一款毕业纪念品。毕业典礼当天,同学们可以拿着我们做的香氛,这种经历太难得了。”邱一鸣笑道,“这是我们共同气味的符号,这个香味将成为我们记忆的锚点,商业在这一刻,很温暖。”


商科生的竞争力,在于把知识变成行动


回顾四年创业实践路,邱一鸣坦言自己并非“学霸”,偏科的成绩让他与华理浓厚的学习氛围似乎显得格格不入,却阴差阳错走出了另一条路。他打趣地说道:“在‘学在华理’的氛围里,成绩不突出是很打击自信心的。团队里也有部分同学和我一样,成绩并不拔尖,但我不能放弃,我要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这条路也走得通,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640 (2)_副本.jpg


自2023年以来宜Q团队共荣获1项国家级荣誉、10项市级荣誉、15项校级荣誉,成员竞赛获奖率200%。邱一鸣最深的感触是:“商科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当你真正谈判、核算成本、处理售后时,那些理论会‘活’起来。”


他提到团队的一名学生,“他大二加入时连PS都不熟练,现在能独立完成品牌全案设计。这些实战经验比简历上的‘大厂实习’更有说服力。”


微信图片_2.png


对于“学历贬值”的焦虑,邱一鸣建议学弟学妹“如果你并不是适合科研理论研究的人,不妨先实践起来。商科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职场经历会让你更清楚需要补什么,到时再继续深造也不晚。”



撰稿:沈艽

审稿:袁竹君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