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探访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布者:学生工作办公室     时间:2010-08-10     阅读次数:1004

        7月26日,商学院“扬世博精神,促经济转型”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组织十名大学生远赴辽宁,开始了探访学习东北老工业基地典型企业之旅,并于8月1日圆满落幕。本次实践旨在了解老国企改制转型的前后变化,同时也将世博会“低碳和谐”的新理念带入老国企。

        实践服务团先后来到国有企业成功转型为国有控股企业的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抚顺铝厂以及中国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考察学习。

        在沈冶机械有限公司,考察团成员看到了老国企成功转型的前后变化。公司历经70余年的发展,经历了由国有企业转变为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由粗放到集约经营的发展历程,业已成为国家有色及钢铁冶金、矿山等专业装备制造基地和问题解决型专家。公司在改制后无论从工人的工作状态、企业的创新能力或是整体的营业水平都较改制前有明显的提高。总经理秘书王小姐介绍说,老国企没有创新的动力,而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则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要保证利润,就需靠技术不断地创新。公司通过五个研究所共同努力开发新技术、自主培养专项人才等渠道拓展创新能力,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转型后,公司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回转窑,开发新产品45项,取得了卓越成就。随后,考察团成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管理人员讨论自主创新机制对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并针对公司具体情况提出与高校合作、完善鼓励机制等可行性建议。


        在抚顺铝厂参观学习中,考察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等方式展开实践。作为中国第一家轻、稀金属综合性大型冶炼加工企业,抚顺铝厂为中国生产出了第一包铝水、第一批镁锭、第一炉工业硅、第一吨海绵钛,是名副其实的老国企,连续十年进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抚顺铝厂原来是标准的国有企业,但是06年之后,被中国铝业全资收购。这种改制是一种契机,更是一种共赢,特别是针对东北市场。重组之后,抚铝在氧化铝定价、项目获取、资金投入、资本运作、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受益良多,也改掉了老国企工作效率低、结构冗杂的许多弊病。”史处长颇有感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抚铝改制后的变化。在厂区内实地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先后参观了“朱镕基项目”、电解铝分厂、成型车间,了解了从铝水到铝锭的生产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聂书记一句 “向科学发展要出路”一语道破抚铝转型的正确途径,实践团成员也针对老国企遗留的诟病提出经管责任制、绩效考核制等建议方案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鞍钢参观实践的过程中,考察团看到了老国企新的发展方向,企业不仅注重厂区绿化建设,建造花园式工厂,更注重技术创新和科技控股,不断拓展周边产品。在环保处长及各厂高级工程师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人首先来到炼铁厂,参观10亿巨资打造的、高20米左右的炼铁炉,并向技术人员详细了解了高炉炼铁的过程,随后又来到自动化控制室,参观了鞍钢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这套装置能随时监控高炉内的状况及原料的使用情况,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大大的减少了人员的使用,提高了人员的效率;在炼钢炉厂房内,车间主任介绍了2150ASP工艺流程,以及热连轧钢机组等一流的生产设备及工艺。鞍钢集团在原有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突破,不仅生产钢铁原料,同时积极拓展周边产品,在钢铁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不断创新,生产例如汽车钢板等钢铁成品,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竞争力与经济效益,是许多老国企值得效仿学习的榜样。

        考察团一行在辽宁省三个大型工业城市的考察,使成员们有了更深的感触。从技术创新,到提高工作效率,再到拓展周边产品,每个老国企都有自己的改制模式和运作方式。考察团成员看到了老国企转型的成就,更加相信这种改革总是好的,因为改革意味着思考,思考就有创新,创新促进发展。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正在给这片热土带来新的生机与机遇,原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渐渐显露出竞争弱势的老国企正在迎来新的春天。这句“向科学发展要出路”是转型中的老国企的真实写照。

        在考察团出发前,成员们对于老国企及国家扶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都停留在纸面的认识上,但是在参观完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国企之后,大家深刻的认识到:老国企在应对市场经济转型时,实际面临的巨大困难;在谋求企业未来更快更好发展时,采取了众多卓有成效的措施;一个具备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带头人对于企业改革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

        考察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利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在走进社会,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全面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收获颇丰。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