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专业学位中心 时间:2025-10-11
2025年9月30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的“华理戈壁论坛”在甘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企业发展的玄奘之路”为主题,聚焦中国经济周期演变、传统产业转型、科技赋能制造与新兴产业培育等关键议题,通过宏观研判、产业案例与创新机制三大维度,展开深度研讨与实践交流。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侯丽敏、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吴柏钧、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钱世超、玄奘之路创始人戈20赛事主席曲向东、以及亮晶晶新材董事长曾伟杰、四方科技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黄鑫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郭建路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演讲。近百位戈友参与和分享了各自的行业洞见,共话变局下的企业长效发展路径。
玄奘精神与商学智慧的融合
论坛在富有传承意义的仪式中拉开帷幕。曲向东老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卓越团队风貌与深厚的文化传承。曲老师代表组委会向侯丽敏老师、吴柏钧老师、钱世超老师和车悦老师颁发了玄奘之路“慧”字勋章,以表彰他们在推动商学教育与戈壁文化融合、传承实践精神方面的突出贡献。
论坛在吴柏钧老师的宏观主题引导中正式开启。吴老师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并进一步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企业应具备怎样的思维模式与心态,来应变当下的变革与挑战。吴老师的分享高屋建瓴,为后续的主题讨论奠定了坚实的思辨基础。
行业实践:从红海突围到新蓝海开拓
在主题发言环节,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从行业实践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各自企业的应对策略与转型路径。
曾伟杰首先分享了传统精细化工行业的突围之道。精细化工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挑战。亮晶晶新材通过深耕乳液聚合核心技术,优化工艺路线,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锂电池粘结剂、高阻隔医药包装材料),并依托供应链整合与双基地布局,实现了从成本竞争向技术驱动的转型,证明了传统产业仍可通过持续创新开辟高价值蓝海。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却也布满挑战。黄鑫颖以四方科技的“科研创新与数字化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从传统装备制造商向智能化冷链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的完整路径。她指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瓶颈往往不在技术,而在组织与文化的系统性变革。四方科技通过推动科研创新与数字化重构,强化“人的认知与组织韧性”,成功跨越数据孤岛与变革阻力,实现价值链升级。
谈及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郭建路则从创新生态构建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如何通过“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拨投结合”机制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他同时强调,新兴产业培育不能依赖普惠式补贴,而应构建市场主导、风险共担的生态体系,让中小企业也能在生态中找到精准的“价值位点”。
三位嘉宾的分享引发了现场戈友的广泛共鸣,他们纷纷结合自身行业背景与企业实践,踊跃提问、积极互动,与嘉宾及在座老师展开了深度交流。
主题发言环节结束后,现场举行了简短的答谢仪式。侯丽敏老师、吴柏钧老师与钱世超老师共同向曾伟杰、黄鑫颖、郭建路三位分享嘉宾赠送了戈20纪念衫,以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分享和行业洞见。
企业是新时代的“取经人”
论坛尾声,侯丽敏老师在总结中指出,“企业发展的玄奘之路”本质上是一场认知升级、组织进化与价值重构的系统性修炼。侯老师强调,企业若要在复杂环境中行稳致远,必须具备三方面关键素养:一是敢于重塑产业逻辑,在必要时勇于“弯道超车”;二是坚守长期主义的信仰,以战略定力应对短期波动;三是回归商业本质,遵循基本商业规律,通过持续创新不断创造新需求,有效满足现有与潜在市场。
本次论坛分享嘉宾作为亲历者分享实战经验,戈友作为参与者共创内容,在宏观趋势、行业案例与创新机制的多元碰撞中,为企业长效发展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框架与实践路径。
撰稿:王翔燕
审核:楼高翔、刘显珊、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