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 时间:2025-07-20
2025年7月13日至17日,华东理工大学“拔尖启航·智领未来”拔尖创新人才代表团赴香港开展为期五天的学术实践活动。代表团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数学学院29名师生组成,先后走访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及香港大学,通过学术研讨、实验室考察、文化交流等多元形式,搭建起校际学术交流的坚实桥梁,为拔尖人才培养注入国际化活力。
7月13日,华东理工大学“拔尖启航·智领未来”拔尖创新人才代表团启程。 临行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侍洪波致辞并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根基,希望代表团能充分利用此次机会,汲取香港高校在前沿学科领域的先进经验,为高校合作开辟新路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和望利强调此次交流是与香港各高校深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契机,鼓励师生们打破传统学科限制,积极拓宽学术视野。商学院副院长宋渊洋到场送行,表达了各学院领导对跨学科交流成果的殷切期待。
“拔尖启航·智领未来”拔尖创新人才代表团启程合影
7月14日,代表团首站到访香港理工大学,与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开展交流活动,通过学术报告、实验室参观及互动研讨,共探人工智能与工业制造的深度融合路径。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副主任钟世豪教授做整体介绍后,和望利教授分享了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她表示期待两校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共同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代表团先后参观了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和航空管制仿真实验室,并聆听了香港理工大学王晔博士题为《AI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学术报告,深入了解了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以及如何推动制造业从自动化向自主决策跃迁。
华理和港理工师生合影
7月15日,代表团到访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吕荣聪介绍了港中大的科研体系与跨学科合作平台,展现了学校在多个学科领域的优势。华东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和望利分享了华理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方面的成果。港中大博士生代表黄一展、万宇轩和林文昊分享了科研经历,解析了学术前沿,引发两校师生对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深度思考。之后,港中大老师详细介绍了智慧医疗与XR实验室的设立情况及AR、VR、XR等技术的实际应用,让师生们了解到前沿技术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在校史馆参访中,师生深入理解港中大“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哲学,为两校未来合作增添历史纵深思考。
7月16日,代表团前往岭南大学,感受博雅教育的独特魅力与跨学科研究的创新活力。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谢浩然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新前沿;和望利教授分享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教学经验。
两校师生合影留念
岭大数据科学学院教授莫焱芳详细介绍了学院依托项目制学习强化实践能力,推动跨学科研究,深化产业合作,打通“教育赋能-研究创新-产业落地”闭环生态。多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展示了PoliSage智能政策问答系统及其他教学科研项目。岭大师生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科研动态及教学方法,与代表团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和深入交流,激发了创新思维,拓展了研究视野。代表团还参观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等设施,并与岭大学生代表进行文化交流。最后,代表团参观了赛马会乐龄科技体验馆,深入了解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
7月17日,代表团最后一站到访香港大学工程学院,探索智能科技前沿,共话创新合作。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陆洋致辞,阐述了港大以创新、跨学科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的使命,展现学院在育人与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多元优势,表达了与内地高校在学术交流、合作项目等方面的互动意向。
华理港大师生合影
代表团听取了港大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介绍讲座,近距离感受智能科技的创新魅力。Prof. James Lam团队的Control System Group展示了先进的控制系统研发成果,从算法模型到实际应用场景模拟,让师生了解到控制系统在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核心作用;港大MARS LAB聚焦自主激光雷达无人机技术,陈楠博士通过PPT视频演示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导航与探测功能,展现了港大在无人系统领域的前沿探索;Adaptive Robotic Controls Lab的陈佩宇博士以《Event-based Autonomous Systems》为题,讲解了基于事件驱动的自主系统核心原理、技术难点及应用场景。随后,代表团探访了港大工程学院科研基地,通过成果展示墙了解学院与各界合作交流、技术突破的历程;在机器人竞赛实验室,港大学生分享了参与科创竞赛的故事,展现了学院以赛促学、鼓励实践创新的育人氛围。
活动尾声,和望利总结到,智能科技的探索不止于技术突破,更是时代赋予的创新使命。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将智慧融入实践,为智能科技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创新成果赋能社会进步。至此, 华东理工大学“拔尖启航·智领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学术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撰稿:周可越、宋稼骏、吴詹丽、时子炎、唐嘉怿
审稿:和望利、宋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