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析、组织管理和本土实践——我院教师参加INSNA国际年会

发布者:工商管理系     时间:2017-06-07     阅读次数:895

2017年6月1日-2日,我院郭毅教授团队一行五人参加了国际社会网分析年会(Sunbelt Social Network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fo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INSNA),并在6月2日上午以华东理工大学名义主办了中文专题分论坛。


今年是国际社会网分析大会成立40年。在此之前,年会一直在北美和欧洲地区举办,这是首次在第三世界和亚洲地区举办。INSNA是一个跨界领域性质的学术性组织,它关注普遍存在于社会与组织以及科学研究中的人际联系和社会结构,涵括了组织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传播学、历史学、数学、信息科学、生物学、人类学、民族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会员数达1,000多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国际性学术期刊:social networks (SCI类期刊),支持open access, 影响因子为2.784(MedSci, 2017年度SSCI影响因子智能查询系统)。


 本次会议专设的中文论坛,体现了组织理论中的“关系(social relation)—结构(social structure)”学派主张。首先,学界前辈林南教授在大会上再次强调了“社会创造经济”的理论意义;其次,边燕杰教授以西安交通大学团队的研究为例,介绍了他们近年来所关注的伦理本位、关系(guanxi)导向以及“熟亲信”为特征的关系主义现象及其知识发现和概念构建;再次,罗家德教授则强调了调研过程性的组织网络形成与变化,借以研究中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性。他的团队以动态网,研究了中国风投项目成果效用和民营企业运营的运作业绩,从中发现了社会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郭毅团队所关注的是,以持续六十多年的中国制度环境为前提,在与此相对应的民间合法性认知作用下,社区平民如何以自组织方式参与到广场舞中,并且使之风靡全国且持续不断。对此极具本土特性的组织现象,团队采用了田野调查作为先导,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继而通过分别对广场舞的行为结构和关系结构的考察,发现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能人-关键群体”所构造的组织网络具有高度的强连带性。对此,团队的观点是,他们的发现与斯坦福大学魏昂德(Andrew Walde)教授的“特殊主义-关系工具化”的观点相近,即新中国社会资源动员制度改变了旧中国的伦理-关系本位。同时,他们的研究也部分地解答了魏昂德由此提出的理论困境,即上述改变会导致中国社会和组织在行为和判断上的迷惑,但制度环境能否给予及时响应会影响甚至消除相应行为和判断的迷惑。即,中国社会的自组织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环境与自组织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