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论坛召开

发布者:经济发展研究所     时间:2016-12-23     阅读次数:885

12月17日,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届“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论坛在逸夫楼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学者报告了研究成果。


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钱世超教授主持了本次主题演讲。


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柏钧教授首先致欢迎辞,代表华东理工大学热烈欢迎与会的专家学者。吴柏钧教授指出公共经济部门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将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公共经济领域本身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由公共部门的投资引起的债务问题;第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问题。因此要以公共经济部门的扩张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就要清晰了解在中国经济各部门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结构,但上述主题仍处于探索阶段。吴柏钧教授希望与会专家与学者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中国公共经济领域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祝第一届“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作了题为《财税政策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报告。在报告中,李炜光教授通过对比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宏观税负,结合对湖北省武汉市的实地调查,指出企业税费偏高会减少企业留利和挤压企业家财富,从而对企业投资和扩张产生遏制作用,并扼杀企业家创新热情,削弱我国制造业竞争力,减少产品市场需求或供给,对整个社会产生大量的“无谓损失”,减少社会总福利。李炜光教授进而提出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应该从“减税政策”转变为“轻税制度”的设计上,并且在建构“现代财政”体制的进程中,若想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影响,唯有推进实质性改革,唯有接受分权思维,唯有承诺从此不再与民争利,才能真正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教授作了题为《现代财政学的起源与传播:从西方到中国》的报告。在报告中,杨志勇教授首先回顾了财政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在传播中财政学经历的三次转型,并提出将财政学等同于公共经济学是一次美丽的误会,并对财政学的未来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永友教授作了题为《公共医疗服务扩张的边际收益流向了谁?》的报告,在报告中,李永友教授通过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和医疗服务扩张的观察,引出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引致的医疗服务扩张是否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一重要问题。他通过估计公共门诊服务边际收益归宿发现,在2010年到2014年,虽然最穷收入群体从公共医疗服务中平均收益变化最小,但却从政府公共医疗服务补助增加中收益最大。如果不考虑政策间交叉影响,其收益的50%以上流向了低收入群体。说明医疗服务补助作为政府公共医疗服务一项重要政策,其收益分配呈现出明显的正义性。他还指出,要想利用公共医疗服务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通过公共医疗服务扩张,让低收入群体受益更多,政府可以继续增加政府对公共医疗服务的补助。此外,还可在增加医疗服务机构同时让医疗服务机构分布更加均匀,以缩短居民使用医疗服务时间。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弟海教授作了题为《健康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报告,报告中,王弟海教授指出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死亡率会不断下降、人均寿命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会不断增加,人口出生率则一般会先上升后下降,人口结构也会转型。这些现象都是现代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健康通过影响死亡率和后代教育的选择而影响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转型和经济转型。因而理解健康的变化是理解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周期性波动的关键一环。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伏玉林教授主持了圆桌论坛,厦门大学财政系童锦治教授、复旦大学公共经济学系杜莉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付文林教授、浙江财政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李永友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杨志勇教授就“中国公共经济研究的机遇和挑战”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